在粮油加工领域,大豆榨油机占据着核心地位。它是将大豆转化为食用油和豆饼的关键设备,广泛应用于各类粮油加工厂、食品企业以及小型榨油作坊。据统计,一台优质的大豆榨油机每天可处理数百公斤甚至数吨的大豆,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预处理环节是提高出油率的关键,它主要包括清理、脱壳和压碎三个步骤。
清理大豆中的杂质,如泥土、石子、秸秆等,能有效避免这些杂质对榨油机造成磨损,同时提高大豆的纯度。研究表明,经过精细清理的大豆,出油率可提高 1 - 2%。
大豆壳含油量极低,脱壳后能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消耗,使榨油机更专注于压榨大豆仁。脱壳后的大豆,出油率可提升约 3%。
将大豆压碎能破坏其细胞结构,使油脂更容易被挤出。合适的压碎程度可使出油率提高 2 - 3%。
机械压榨阶段是榨油的核心环节,压力、温度和水分控制是影响出油率和油品质量的关键参数。
适当提高压榨压力可增加出油量,但过高的压力会使豆饼残油率过低,导致豆饼质量下降。一般来说,压榨压力控制在 30 - 50 MPa 较为合适。
温度对油脂的流动性和出油率有重要影响。热榨时,将大豆加热至 100 - 120℃,可使油脂更容易流出,但会破坏部分营养成分;冷榨则在常温下进行,能保留更多营养,但出油率相对较低。
大豆的水分含量应控制在 8 - 12%。水分过高,会导致油脂乳化,降低出油率;水分过低,大豆过于干燥,也不利于油脂的挤出。
原油过滤系统能去除压榨出的原油中的杂质,提高油品的纯度和透明度。常见的过滤配置类型有板框过滤、真空过滤和离心过滤等。不同的过滤方式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生产和对油品质量的要求。
豆饼是大豆榨油后的副产品,富含蛋白质,是优质的高蛋白饲料。其质量评估要点包括蛋白质含量、残油率和水分含量等。一般来说,优质豆饼的蛋白质含量应在 40%以上,残油率应控制在 5%以下,水分含量在 12%左右。
某粮油加工厂通过优化大豆榨油机的操作流程,将出油率从原来的 15%提高到了 18%,同时豆饼的残油率降低至 3%以下,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。
为确保榨油机的正常运行和提高出油率,建议您在操作前进行以下检查:检查设备的电源、传动部件、润滑情况等;定期清理榨油机的内部部件,防止油脂和杂质积累;按照设备说明书进行定期保养和维护。
了解更多榨油工艺细节,请访问 产品技术页,开启高效榨油之旅!